农情服务
当前您正在网站首页——首页 > 农情服务 > 正文

灾后田间管理指导意见

更新时间:2019-08-20 15:59:36 点击次数:799次 来源:水稻办 作者:科技科刘婷婷

本网讯 (刘婷婷)8月以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大部分耕地出现洪涝灾害,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建议农户要分作物、分类型、分程度,结合农作物受灾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工作,特提出以下灾后农作物生产技术意见:

一、旱田:

1、抢排田间积水、及时中耕。农作物受水淹后,蒸腾强度和光合强度迅速下降,致使叶片失绿、衰老、导致减产。一般情况下,大豆水淹时间2~3昼夜,水退后尚能继续生长;玉米淹水时间每增加一天,减产5%左右;各地块要尽早尽快排净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过水大,土壤板结造成通气不良,天晴后能机械进地的地块,要及时铲趟,放寒、增温、散墒,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2、喷施叶面肥。对遭受灾害严重导致生育延迟的地块,在机械不能进地的情况下,应用高杆喷雾机或者无人机航化作业,喷施叶面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促进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玉米叶面喷施0.16-0.2公斤/亩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氨基酸、黄腐酸类叶面肥,保粒数、增粒重;大豆每亩叶面喷施0.16~0.2公斤磷酸二氢钾加0.16公斤米醋,有条件的地块也可增施硼、钼等微量元素,保花、保荚、增粒重 。

3、及时防治病虫害。洪涝过后,田间湿度大,要密切关注监测田间病虫害防治工作。玉米螟可采取释放赤眼蜂或高秆喷雾机喷洒苏云金杆菌(BT)防治;玉米粘虫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对于玉米大斑病、大豆灰斑病、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可用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等药剂防治。大豆蚜虫可用吡虫啉、啶虫咪类药剂兑水喷雾。针对今年作物生育拖后的状况,要在重大病虫喷药防控作业中,积极混配碧护、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提高防效、有效促熟增产。

4、强化后期田间管理。对受灾地块要及时去除杂草、病株、弱株和老化底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玉米田后期要采取放秋垄、拿大草。有条件的可采取玉米扒皮晾晒等技术措施,促进玉米脱水,提高玉米成熟度和品质。

二、水田:

1、尽早抢排田间积水,减少水淹时间。对水淹严重地块,及早排净田间积水,清除淤积物,及时清水洗苗,晾田1-2天,促进秧苗及早进行光合作用。在排水时应注意,在高温烈日晴天,不能一次性将水排干,必须保留适当水层,使稻苗逐渐恢复生机,严防萎蔫枯苗。在下午5时后再排干水露田,待第二天清晨再重新灌浅水,促进根系快速恢复活力。否则如一次性排干,因稻田长期浸在水里,生活力弱,茎叶柔软,遇晴天烈日容易枯萎,反而加重损失;在阴雨天,可将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秧苗恢复生长。

2、补施肥料,促进生长。待稻苗恢复功能后,根据水稻生育进程适时喷施叶面肥,如喷施磷酸二氢钾加米醋、芸苔素等,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增加粒重,防倒、防病、抗低温。并保持3-5厘米浅水间歇灌溉,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结实率。

3、加强病虫害防治。洪涝过后,水稻茎叶受损,伤口较多,同时植株机体素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加上高温高湿等天气,易引起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因此针对水淹田块,先排水后喷药,及时开展一到两次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减轻危害程度。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可使用肟菌酯・戌唑醇、嘧菌酯・戊唑醇、苯甲・嘧菌酯、醚菌酯・氟环唑、咪铜・氟环唑、嘧菌酯・咪鲜胺等药剂。发生稻瘟病风险大的地块或天气条件非常有利发病,上述药剂应与三环唑混配使用,以确保有效控制稻瘟病。

4、加强水层管理,防止贪青晚熟。水灾影响,水稻生育进程延迟,应采取浅、湿、干的灌溉方式,起到“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的效果,使水稻活根、活叶成熟,割除池埂大草,增强通风透光,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蔬菜:

1、及时排涝。对水淹地块,及早排净田间积水,清除淤积物,菜田能进人时及时使用低浓度大水量的药物进行清洗叶片。整理植株,将枯枝残叶伤果及时剪掉,及时扶正倒伏植株。

2、科学补种。受积水内涝影响出现的绝产地块,及时育苗(叶菜类为主),适当补种。

3、加强肥水管理,追施1~3次薄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补施钾肥,增强抵抗力。剪除被打烂、下垂的受损叶片。还可进行根外追肥,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4、注意防病害。由于受害蔬菜伤口多、生长减弱、抵抗力降低,易发生病害。可以用中生菌素800-1200倍液喷雾防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菌核病等真菌性病害。

水稻办 (编辑:admin)
精彩推荐
走进胜利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胜利农场

网站维护单位:龙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