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卫生
当前您正在网站首页——首页 > 教育卫生 > 正文

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18-09-17 15:02:52 点击次数:676次 来源: 作者:张索佳

启发式教学本身包含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内容,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法,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现代启发式课堂教学结构程序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启发下以及学生连续独立思考,不断解决认识心理矛盾问题的中逐步完成的。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启发引导—主动获取—转化应用,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反映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

    2.问题启发式

首先,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语言要简练明确,使学生确切掌握教师的要求。提问时要使全班学生都注意所提的问题, 思考所提的问题,不应先指定回答者,避免只限于指定学生参与所问问题的思考。其次,停顿: 提出问题,不要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要稍停片刻,给全体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的时间,而且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复杂程度, 掌握稍停时间。这是因为学生要回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必须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对问题做出深层次的探究和多向的判断,并选择比较准确的语言, 尽可能对问题做出完善的、富有创造性的答复,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做保证。为了科学地把握思考时间,教师可采用“观”(看学生的表情)、问(听学生的议论)等手段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学生的表情,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动作和体态、手势等都是教师提问后的反馈信息。再次,4.鼓励学生反问:那些精心设计好的课堂提问能迅速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理论或专题上,引导他们追忆、联想,运用有价值信息进行创造性思维,解决疑难问题,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合格的教师不会向学生奉献真理,而是通过讲授、实验、提问、自学等方式诱导学生去探求真理。学生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发表新的见解。这样能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注重引导

启发的关键之处在于设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法造成学生的“愤”、“悱”心理状态,使他们暂时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 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加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使他们既认识新知识,又学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二者结合的要害是,既要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符合培养规格,又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在不降低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有所别,学有所得,”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

5.课内为主与课外为辅课内课外相结合。

现代启发式教学强调课内为主,就是重视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让学生学有余力地参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但并不是教材内容的重演或延续,采用多种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

总之, 现代与未来的教育, 是寻求知、情、意,真、善、美完满人格的发展, 培育与发挥人的主体性, 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完满的教育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意义深远。

(编辑:admin)
精彩推荐
走进胜利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胜利农场

网站维护单位:龙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