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当前您正在网站首页——首页 > 主题教育 > 正文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抗大精神

更新时间:2021-09-22 10:14:40 点击次数:507次 来源:党委工作部 作者:孙彩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简介:

抗大精神,是著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办学治校的艰难历程中锻造成的。抗大的教育实践,不仅在战争年代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且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军队院校和部队建设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抗大创建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担负着为民族解放战争造就大批干部的光荣使命。193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交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办红军学校的问题。经讨论研究,决定在瓦窑堡创办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瓦窑堡米粮山上的旧庙堂前红旗招展,歌声震天,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开学典礼在这里举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1937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抗大的建立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毛泽东同志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自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的校训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抗大学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部分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长征考验的老干部、老战士,一部分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战士,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和来自海外的爱国华侨青年。这三部分同志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汇集于各个抗日根据地,团结在抗大的旗帜下,担负起抗日救国、人类解放的重任。在国难深重、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里,党领导下的抗大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蓬勃发展,相继建立了14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和1所附设中学。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到处都有抗大的旗帜,都能听到抗大的校歌。抗大办校10年间,培养出来的干部达10多万人,其中许多成为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为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抗大在办学治校实践中形成的抗大精神,成为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上一面鲜艳夺目的光辉旗帜。  

抗大精神,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的产物,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抗大创建距今虽然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抗大精神,抗大优良传统,以及抗大办学思想和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办好院校、搞好军队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习抗大精神,根本的是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全军官兵都要进一步增强提高素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现代高科技知识和军事技术技能,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掌握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本领。要注重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及时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干扰,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要自觉养成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



党委工作部 (编辑:admin)
精彩推荐
走进胜利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胜利农场

网站维护单位:龙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