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风采
当前您正在网站首页——首页 > 典型风采 > 正文

脱贫攻坚路上谱华章

更新时间:2020-10-30 10:05:20 点击次数:741次 来源:胜利农场工会 作者:杨金程

霍常在,男,汉族,现任第六管理区党支部书记。作为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负责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坚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 情系群众、激情干事,促使第六管理区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所帮扶的贫困户及管理区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管理区也荣获农场扶贫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刻苦钻研政策 用心学习强素质

霍常在同志自2017年开始,担任第六管理区党支部书记。他曾在基层工作过多年,深知脱贫攻坚工作有多难、责任有多重。可开工没有回头箭,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他懂得笨鸟先飞早入林的道理,为了有针对性的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霍常在同志深入学习了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认真落实各级各部门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部署和决定,听到讲话中好的观点就记,看到文件中好的思想就摘,光学习笔记就写了几万字。除此之外,他遇事及时向农场主要领导汇报,与上级部门沟通,认真揣摩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和技巧,确保对精准扶贫工作政策理解准确,为日后顺利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摸清区情民风,增进干群鱼水情

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相关要求,霍常在同志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带领党员领导干部深入营区132户居民家中走访、摸排。在调研排查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霍常在坚持每天亲自排查20户,每天都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下班。有时农户不在家,还需要挨个地号跑,给调研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且正赶上他通风复发,管理人员考虑其身体状况,建议由他们进行调研,但霍常在不同意,他说:“调研就是要亲自走、亲自看,才能详细了解真实情况。”最后,他带病坚持走访完全区职工家庭,为精准识别贫困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广泛调研走访、吃透区情的基础上,霍常在同志和班子成员一道,经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后精心制定完成了贫困户帮扶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杨建民“以岗帮扶+社会救助”及周井林“以岗帮扶+以业帮扶”为主的脱贫致富的方向。

聚焦实际困难 真抓实干赢民心

在确定帮扶方向后,如何落实好帮扶项目成了难题。特别是他和管理区主任帮扶的贫困户杨建民夫妇。由于是聋哑人,之前联系的很多单位看到杨建民夫妇实际情况后都不愿意雇佣,但是霍常在没有轻言放弃,坚持“广撒网”,终于了解到12连有个木材厂正在招工人。霍常在同志立即与木材厂进行了联系,并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考察他了解到,此份工作工期为4个月,每月两人收入5000元,共计20000元,收入较高,但由于工作比较辛苦,所以才一直招不到人。考察后,霍常在同志及时与杨建民夫妇进行了沟通,并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在确定杨建民夫妇同意做此项工作后,霍常在与主任又带领杨建民夫妇到木材厂与厂长签订了劳务合同,签完劳务合同后,杨建民夫妇感动的热泪盈眶,握着他的手久久也不放开。

同时,为了进一步减轻杨建民夫妇的家庭生活负担,每逢重大节假日,霍常在同志必会对杨建民家进行走访慰问,送去慰问品及慰问金。并通过积极与胜利学校沟通,帮助杨建民家孩子申请了贫困学生,共为杨建民夫妇节省开支3000多元。

而针对管理区的贫困户周井林,按照其帮扶人农场副场长卢百谦及水稻办主任曹爽的调研情况,并经过与管理区领导班子共同研究,结合其以前有过棚区管理经验,决定雇佣其为棚区育秧中心看水、打零工。并通过棚区二次综合利用,由其帮扶人卢副场长及曹主任免费为其提供种子、资金,管理区免费为其提供场地及技术支持,帮扶其种植经济作物秋葵3栋、香瓜2栋、西瓜3栋。在周井林种植期间,由于霍常在同志有过旱田管理及经济作物管理经验,担心周井林第一次种植秋葵不会管理,他也是经常性的跑到棚区去查看作物长势,并指导其种植秋葵需要注意事项。到2017年年底,贫困户周井林家庭实现人均纯收入9148元,达到脱贫目标。

 借力产业基地 持续增收稳脱贫。

在杨建民、周井林两户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后,如何实现他们持续增收,稳定经济来源成了霍常在重点思考的问题。恰逢管理区利用原废弃浸种催芽大棚建立了产业基地,一个完善的帮扶思路在他的心中逐渐萌发。既然有产业基地了,何不让贫困户参与进来呢?说干就干。霍常在同志与班子成员共同研究了此项工作的可行性,班子成员一致同意他的想法。并将产业基地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结合,建立了第六管理区产业扶贫基地。管理区提供发展木耳种植等项目,贫困户、低收入户以劳动力入股的形式参与,进行有偿劳动以及年终分红。仅此一项,就可为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管理区通过聘用贫困户在集中棚区、示范带沿线打零工等方式进一步增加贫困户收入,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4000元以上。几年来,通过产业扶贫基地共为周井林、杨建民家庭共增收2万余元,为其家庭实现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像杨建民夫妇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相对会更为脆弱。为此霍常在同志在落实各项扶贫措施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杨建民夫妇的心理疏导。在一次入户走访时,细心的霍常在发现,杨建民在与其沟通的过程中比较沉默,通过详细了解才知道,他的孩子前一天被同学嘲笑他家穷,孩子告诉他后,让他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情绪。霍常在耐心的与他进行2个多小时的交流,向他介绍一些通过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而脱贫致富的典型等,引导其进行自我激励,并且告诉他一定要珍惜、利用好国家的大好政策,不断努力,摆脱贫困,让别人“刮目相看”。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霍常在同志以其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贫困户的高度认可。而霍常在同志也正领管理区班子在脱贫巩固,确保贫困户不返贫的道路上继续跨步前行。

胜利农场工会 (编辑:admin)
精彩推荐
走进胜利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胜利农场

网站维护单位:龙采科技